科普专著(8部)
1、范随州著《汝瓷国家标准—地理标志产品汝瓷》
2、王振芳、范随州合著《宇宙系列与汝瓷对话》
3、王振芳、范随州策划出版《理财收藏—汝瓷文化专刊》
4、王振芳、范随州合著《认识汝窑》
5、范随州专著《汝窑随想》
6、王振芳专著《问汝窑》
7、范随州指导编著青少年综合特色活动实践读本《非物质文化遗产—汝瓷技艺》
8、范随州合作编著《汝瓷志》
科普研学课程(3部)
1、《研学瓷都汝州,传承千年文化》
2、《豫见汝瓷》
3、《汝韵天青等你来》
课程一
1.课程名称:研学瓷都汝州,传承千年文化
2.课程概况:
课程1.参观汝瓷科技成果展示馆,聆听汝瓷大师讲汝瓷,让游客零距离欣赏古代五大名瓷之首——汝瓷的惊世之美。
课程2.参观弘宝汝瓷院士工作站。让游客更加真实地体验与感受到非遗项目——汝瓷烧制技艺所蕴含的丰富的科技与文化,既普及了中国传统汝瓷文化,又普及了汝瓷制作方面的科技知识。通过参观演示汝瓷工艺,最直接的了解现代汝瓷生产的全过程,揭开汝瓷烧制技艺的神秘面纱。
课程3.汝瓷技艺体验之一——手工拉坯。每名游客都可参与其中,现场指导老师给大家讲述课程技巧,让大家充分发挥想象,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。
课程4.汝瓷技艺体验之二——手工捏塑。让游客开动智慧和创意,根据心中所想像的造型,亲自动手捏造一个作品,并讲述作品创意。通过传统手工艺体验,让游客感受汝瓷技艺的博大精深,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。
课程5.参加趣味淘宝活动。在弘宝汝瓷文化园设定的寻宝区域内,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拼图、有奖问答、古村探宝等活动,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汝瓷文化知识,体验汝瓷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课程6.走进省级地质公园,认知稀有矿石与植物。利用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,让游客们走进大自然,认识难得一见的上百种稀有植物及汝瓷原矿石标本,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。
课程7.闻书香,谈体会。到弘宝汝瓷悠然书屋,在2万册藏书中参与公益阅读活动,畅谈研学体会,结束愉快的研学旅行。
课程二
1.课程名称:豫见汝瓷
2.课程概况:
陶艺,是陶瓷艺术的简称,是一种人工形态。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、水、火。人只有掌握了水土糅合 的可塑性、流变性,以及成型方法和烧制规律,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, 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。同时,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,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 意识,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、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,就出现了全新的陶艺形态,为智慧的人所掌握、发展、创新。任何艺术 发展到一定阶段,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。
初中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提到,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,商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。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五千多年中,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、国家的命运相连。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。它的内涵十分丰富,功能极为广泛,渗透于物质生活、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。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,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。 它对了解民族个性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我国历史上有五大瓷窑,即汝窑、哥窑、官窑、定窑、钧窑,汝窑位列第一。汝窑在北宋元祐初年开始烧制瓷器,专供宫廷使用,民间百姓不得使用。从此,汝瓷名扬天下,成为历代皇室贵族、达官贵人争相珍藏的宝物。就连清朝乾隆皇帝也是汝瓷的“铁杆粉丝”,他视汝瓷如珍宝,题诗歌咏,乐此不疲。古典名著《红楼梦)中也有关于汝瓷的记载。
历史上汝瓷集中烧制的时间很短,却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迹,无论是釉色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。也正是由于烧制时间短,工艺要求极高,烧制难度极大,成品率很低,以至于有“十窑九不成”之说。
课程三
1.课程名称:汝韵天青 等你来
2.课程概况:
课程概述
中国瓷器闻名于世,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,商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。五千年的文明史,陶瓷无不和民族的兴衰、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。汝瓷始于唐中期,盛于北宋,居“汝、钧、官、哥、定”五大名瓷之首。本课程设计以弘宝汝瓷文化园为依托,针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,将汝瓷的拉坯、捏塑、粘结、刻花、支钉、敲章等系列制作工艺,有机转化为对应的研学实践课程体系。让学生通过触摸鉴赏,感知汝瓷器形色彩之美;通过工艺体验,感受汝瓷烈火锻造之韵;通过动手实践,感悟汝瓷精雕细琢之精;通过诵读歌咏,感叹汝瓷千年传承之魂。
课程纲要
1.价值体认: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亲手实践,明白劳动创造价值、创造美、创造生活。
2.责任担当:学习“模范”和“工匠”精神,引导学生热爱陶瓷,热爱家乡,进而努力学习,建设家乡。
3.问题解决:把汝瓷制造工艺拆分为具体的流程问题,先让学生思考提出解决方案,然后和成熟的传统及现代工艺对比,提升解决问题能力。
4.创意物化:通过在实践和鉴赏汝瓷的过程中,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,感悟传统与现代汝瓷大师的匠心创意,启发和尝试培养学生创意设计能力,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物化成果,从而体验劳动的价值与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