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见汝瓷
弘宝问道 一念天青 (续)
作家:李晓伟
白露为霜、一苇以航
上善若水,至美为汝;苍穹之美,天青为瓷。
范随州大师从事汝瓷研究与实践三十余年,文化素养深厚,理论基础扎实,技艺精湛娴熟。其艺术风格洒脱、跳跃、不拘一格,有汇天下良工精华,集天下名窑大成之襟怀,极具大家风范。
近年来,他的《传承汝瓷文化需弘扬官窑精神》等十余篇论文先后在国内外报刊发表,并应邀到韩国、新加坡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。其作品先后荣获中国五大名窑名瓷作品展评会金奖、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传统瓷金奖、第二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新精品展“大地奖”银奖、“河南之星”设计大赛金奖等60余项大奖。
受行业所托,范随州联合其他专家领衔起草了《汝瓷国家标准》,并于2009年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。从此,汝瓷质量的好与次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。“能为行业做点事,我苦点累点都开心”。
范随州的夫人王振芳女士,对汝瓷的研究及烧制则更为精通。
作为大师级汝瓷人,王振芳始终秉承“做精工艺,做足文化”的理念,作品植根汝瓷传统文化,融合当代主流审美意识,于清丽中凸显灵动,于淡雅中彰显王者之气,思想与艺术并重,风格独树一帜,深受国内外艺术界、收藏界好评。
这些年来,王振芳的作品先后荣获中国首届五大名窑名瓷作品展评会金奖、“闽龙杯”全国陶瓷作品大赛特等奖,河南省工艺美术珍品奖,“河南之星”设计大赛金奖等百余项大奖,并被指定为中华首届海峡两岸民族文化高峰论坛、2010年上海世博会、第四届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贵宾礼品。
王振芳被誉为“瓷坛女杰”,撰写的《汝瓷的文化性格》《从文化视角解读国粹》等10余篇论文、专著先后在国内外报纸杂志上发表、出版。其与丈夫合著的汝瓷文化专著《认识汝窑》集学术性、可读性、实用性于一体,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了优秀的中华陶瓷文化,弘扬了中华文明,向世人展示了汝瓷的惊世之美。专著《宇宙系列与汝瓷对话》更是引起了业界的共鸣。
和泥巴打交道也许没有风景,但从中攫取出的创意、境界、成就和乐趣,使两位大师已成为制瓷业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遇见汝瓷
木铎有心、薪火相传
“丁丁淙淙”“丁丁淙淙”……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溅出的脆响,俨然窑神女纤手扣击玉磬发出的遗音,好似岁月的风铃摇出的颤音,恰似虔诚的信徒敲击钵鱼奏出的音韵;更似清澈的山泉滴落玉石的声音。
那一刻,在汝瓷的故乡——汝州的弘宝汝窑旁,我屏气静听着釉料开片的声音。那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美妙的音乐。在那个熏风和煦的上午,三生有幸的我刚好赶上了开窑的时刻。“开窑啦——”范随州幸福而又颤栗的声音被插上了风的翅膀,袅袅飞翔在窑场上空。
遇见汝瓷
一架汝瓷被推出窑口,接着就响起那宛若天籁的开片声。“丁丁淙淙”“丁丁淙淙”,那是青瓷精灵跃入人间时发出的呐喊,那是千年汝瓷焕发青春时的喜号,那是传统音符重现人间的宣言。
那一刻,我被这玄妙无穷的音乐陶醉了,倾听着那时缓时急、时疏时密、时高时低的天籁之音,我的心被这绝尘的遗响擦拭得清澈明亮。
我醉了,展厅内博物架上的“荷花碗”“玄纹樽”“荷叶口瓶”“三个和尚”等汝瓷精品,在灯光下呈现出古朴、典雅、凝静、大气的神态,我的耳畔再次响起了汝瓷开片的声音。
——我,心中空明无尘,仿佛被融入了禅境。
遇见美好
让作品说话。两位大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。
范随州说,曾经有观点从市场的角度指出:作品在前,作者在后。认为只要作品好,作者怎么样并不重要。这种说法比较切合钱钟书的“蛋鸡”理论——如果你觉得蛋好吃,何必要看生蛋的鸡长什么样子?但从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讲,人与艺是成正比的,甚至前者更重要。弘一法师、林散之等诸多名家对此都有论述,常言中也有“文如其人”“画如其人”“字如其人”等说法,无一不诠释着这一观念。
范随州认为,细节是了解一个人的关键。面对关于“如何与汝瓷结缘”的问题时,他毫不掩饰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一句极为普通的话,展现了他的真诚至极。范随州还有一个比较淡然的观点:人生与艺术都是一个圆,人一无所有来到这个世界,最终一无所有离开;艺术从没有到不断地增加,再到不断地精简。二者在这个圆上还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必须往前走,不能回头、停滞。
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执念,范随州一直奉行着“不与人争,做好自己”的儒家中庸之道,始终保持低调的行事作风。执着、真诚的范随州为自己明确了一个定位:给自己绑上一块石头,沉入艺术之海,全心全意、默默无闻地去做,不在乎今天的获取,也不在乎明天的达到,只坚信付出终有回报。
范随州、王振芳常常自问,“我们能为后人留下点什么?我们能为汝瓷奉献点什么?”为了汝瓷的未来,为了追寻心中的汝瓷梦,他们一直在默默地为汝瓷的发扬光大奉献智慧,为博大精深的汝瓷文化谱写一曲光辉灿烂的乐章。
(作者系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、资深媒体人)
遇见美好
心情向汝瓷一样晴朗
作者简介:李晓伟,男,汉族,1969年1月出生,本科学历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。市政协第八届委员,平顶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次大会代表,现为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、《中外文艺》《当代文摘》《作家文艺》等国内知名文学专刊专栏作家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弘宝汝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