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本期特邀了一位重磅嘉宾——宋徽宗,通过座谈北宋传世汝窑三足樽,带领大家见证汝瓷的迷人魅力。

丨宋徽宗《听琴图》
问答
一、纵有家财万贯 不如汝瓷一片
国瓷君:黄桑吉祥!瓷器收藏界有句话说:“纵有家财万贯,不如汝瓷一片”,汝瓷为何如此值钱呢?
宋徽宗:(轻咳)谈钱忒俗!我手里这件北宋传世汝窑三足樽,纵是西虹市首富王多鱼来了,也买不起!

丨汝窑三足樽
国瓷君:哦?汝瓷为何如此受人追捧?
宋徽宗:汝窑是浓缩宋代瓷文化的典型代表。首先是因为少,汝窑位居宋代五大名窑: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之首,传世品不足百件,稀缺程度在各类瓷器中数一数二。
这件三足樽是国家“禁出境展览文物”之一,中国4200万件国有馆藏文物中只有195件入选“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”目录,这件是其中唯一的汝窑瓷器,可见其珍贵性。
二、汝瓷“三美”
国瓷君:噢噢,原来是物以稀为贵啊。
宋徽宗:那你可小瞧我们宋代的汝瓷了,汝瓷备受推崇不仅仅是因为数量稀少,更重要的是因为美啊。
国瓷君:果然颜值即正义,可否恳请黄桑跟我们详细讲讲这个蓝罐子,哦不,这件汝窑三足樽美在哪?
宋徽宗:汝瓷有“三美”,概括来说就是:釉色美、冰裂纹美、造型简约复古美。
国瓷君:承蒙黄桑赐教,我等洗耳恭听。
汝瓷“三美”之釉色美
宋徽宗:说起釉色美,就要提到我做的一个梦了,有一回我梦中作画,梦到了雨过天晴,梦中见到的雨过天晴那种介乎蓝与绿之间的天青色,真是美的摄人心魄,梦醒后,念念不忘,于是就给烧瓷工匠传下旨意:“雨过天晴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”。
国瓷君:羡慕,羡慕,帝王就是那种有着“梦想成真超能力”的人啊!
宋徽宗:俗话说“没有对比就没有优越”,你可知道汝窑之前的釉色有多辣眼睛吗?汝窑瓷器是青瓷的一种,可是在汝窑诞生前的3000年里,你根本无法在各种所谓的“青瓷”上面看到纯正的青色,都是些灰不溜秋、黄不拉几的釉色。像“青天”那样的青色,从来都没有出现过,直到北宋末年汝窑诞生。所以,汝窑青瓷的釉色有个专门的名称,叫作天青釉。

丨汝窑三足樽
宋徽宗:哪像你们现在科技发达,把西湖早上8,9点钟的湖上蓝天的釉色都能有本事烧出来。在宋朝,能烧出“天青色”这样的釉色是种奇迹!
国瓷君:这个我知道,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,但宋代以前确实都呈现着发灰发黄、发绿发蓝的状态。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青瓷的呈色原理都依靠瓷釉中的微量铁元素,但铁元素非常“善变”,窑内氧气充足时显黄色,氧气不足时变蓝绿色,釉层厚了发黑,温度太高又发紫。最麻烦的是,汝瓷刚刚烧成时往往偏绿,只有冷却速度得当才会慢慢变蓝。所以,烧出纯正的天青釉非常不易。周杰伦那首《青花瓷》里唱的“天青色等烟雨,而我在等你”,其实说的不是青花瓷,而是汝瓷。
汝瓷“三美”之“冰裂纹”美
宋徽宗:没错,还是现代科技方便,可以控制窑内氧气和温度,古代都是靠能工巧匠的经验观察炉火的颜色来判断窑内温度,无法精准测定,造成很难烧出理想中的天青色。
宋徽宗:汝瓷的第二美在于“裂纹”。仔细看这件汝窑三足樽,上面层层叠叠、晶莹剔透,仿若裂纹的纹路是不是很像早春时节迅速开解的河冰?我们称之为“冰裂纹”。

丨“冰裂纹”
国瓷君:“冰裂纹”,真是个富有诗意的名字!我知道这叫“开片”,开裂的不是瓷器本身,而是瓷器的釉面。瓷器由“胎”和“釉”两部分组成,釉在胎的外面,就像一层漂亮的衣服。烧瓷的最后阶段需要冷却,胎和釉会同时收缩。如果降温太快,釉面的收缩速度超过瓷胎,就会开裂。其实瓷釉开裂原本是种瑕疵,很早就出现了。

丨“冰裂纹”
宋徽宗:才不是瑕疵,我们宋朝人崇尚道家的“无为”,你不觉得裂纹的线条不受人为控制,有一种未经雕饰的“自然美”吗?我们是故意在瓷窑的冷却阶段做点手脚(比如放点冷风进来),制造各种裂纹的。
国瓷君:难怪被称作“道君皇帝”,不过这“冰裂纹”确实美的不可方物。
汝瓷“三美”之“简约复古”美
宋徽宗:汝瓷的第三美在于“简约复古”,中国人尚古,厚古薄今,纵观千年,都孜孜不倦地向古人学习,我们宋朝人也有“复古风尚”,许多汝瓷的造型都是从古代借鉴来的,比如,这件汝窑三足樽,它的模样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。用弦纹做装饰的宋代瓷器有很多,但我们汝瓷的弦纹只是微微隆起,似有似无,有一种独特的含蓄之美。

丨鼓起圈线即弦纹
国瓷君:清幽淡远、含蓄蕴藉的天青釉色,宛若天成的冰裂纹开片,简约复古的脱俗造型,这三种美感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汝窑瓷器,也造就了北京故宫最重要的汝瓷藏品: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!
让我们再次感谢宋徽宗,感谢您以三足樽为代表进行的汝瓷讲解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弘宝汝窑